第480章 旁敲侧击(2/2)
《紫微煞》作者:时钟钰 2021-08-12 17:32
青松顶上这座浑然天成的北斗七星大阵,更不可能与刘皓南会合见面。
待乐清平返回金刚塔,见到面前的情景便知究里,望着塔顶的刘皓南沉声道:“小子,你虽然冲破了穴道的禁制,却别想轻易离开这青松顶!”
“区区障眼阵法,有何足道?待我破阵出去,定要将此处踏为平地!”刘皓南言语间毫不示弱,他从不是暴躁易怒之人,却总是忍不住要与乐清平这自以为是的迂腐书生斗气拌嘴。
乐清平知道他只是逞强,不再动怒还击,迈步走进金刚塔中,带着歉意问道:“让法师受惊了,方才那人对你可有不敬之举?”
睿见和尚停止了念诵经文,神色平静如常,摇头笑了笑道:“那位施主明明有机会从背后偷袭,将我制住,却没有动手,足见他是胸怀磊落之人。”言语间对刘皓南颇有赞赏之意。
乐清平闻言心中宽慰,暗忖自己确是没有看错人,刘皓南虽然出身不佳,误入歧途,但心地良善,胸怀侠义,今后或有机会引导他改过迁善……
倘若刘皓南知道乐清平心里的念头,定会不屑一顾,他乃是堂堂北汉皇孙,胸怀复国壮志,何来“出身不佳、误入歧途”之说?乐清平站在中原王朝的角度,以正统自居,便将旁人视作旁门左道,实有坐井观天、夜郎自大之嫌。
世上总有这样一种人,喜欢把自己的所作所为视作绝对正确,站在道德的高点去谴责与自己相悖之人,并自以为天经地义、理所当然。
乐清平便是这样的人,所幸他虽然固执,却不霸道,并不强求他人的所思所想所为都与自己保持一致,有时甚至会对自己所持的信念生出一丝怀疑。
对于如何实现自己立身处世的价值,实现儒家修身济世的理想,乐清平想要寻求一个更加接近真相的答案,这也是他来拜望睿见和尚的重要原因之一。
两人在佛堂上相对而坐,四目对视,乐清平一如既往地满面肃然,睿见始终面带微笑,目光清净平和。
至于塔顶的刘皓南,似乎早已被二人遗忘,又或者,他们是有意让刘皓南在旁聆听。
“乐施主,你心中有何疑惑,现在可以发问了。”睿见和尚平静言道。
乐清平沉默片刻,斟酌着词句缓缓说道:“十年前法师曾对我说过:儒释道宗,其旨本融。儒释二教的教义虽有不同,却都是以善为本。佛家以慈悲济世,看重个人的修行,以善举感化世人;儒家倡行三纲五常,劝教众生做忠恕之人,仁义之事。是故儒释之道心同迹异、互为表里。我深以为然,与法师畅谈儒学佛法,多受教益!我原是江湖草莽,不识大局,不知善恶,因受赵普赵太傅点化,才出仕为官,十余年来恭行儒道,修身克己,卫道除魔,自以为不负胸中所学,此生可以无憾!可世上如我当年一般懵懂莽撞之人何其之多,我欲引导他们摒弃恶念,重归正途,既然儒释之道相通,法师可有教化的秘法传授与我?”
刘皓南听得分明,知道乐清平所言之懵懂莽撞之人,多半指的便是自己,心下自是不以为然,冷哼了一声。
睿见和尚听完乐清平之言,摇头道:“乐施主错了!世人无善恶之别,世事无是非之判,所谓善恶是非,不过是你站在自己的立场做出的狭隘判断,未必便是对的。佛家不分善恶,不问是非,所谓行善止恶,只是对自身品行的要求,并不对旁人的作为妄加评断,否则便是‘着相’了。”
乐清平闻言不解,脱口道:“世间的人和事怎会没有善恶是非之别?不怀私欲、悲悯济世即为善,图谋私利、祸害无辜即为恶,儒道弟子若不能辨明是非,去恶扬善,如何能做到兼济天下?”
睿见和尚耐心解释道:“乐施主又错了,佛家不问是非善恶,是因佛祖视众生平等,万物皆善。佛祖舍身饲鹰救兔,盖因鹰吃兔是为活命,兔避鹰也是为活命,二者哪有对错之别,善恶之辨?”
乐清平闻言一震,思索着道:“法师之言,我似乎明白了一些……法师是说,那人的立场与我敌对,与大宋朝廷敌对,但并不等于他便是ji邪之人,是吗?”
“世间之事,多是如此。若你在心中先摒弃善恶之念,他便不是所谓的恶人,自然也不需要你的教化引导。”睿见和尚说道。
“可是,若是他的所作所为危及大宋朝廷,祸害到无辜百姓,我也要任其为之么?”乐清平想到刘皓南的身份,以及他对宋廷的威胁,还是心怀隐忧。
“乐施主若真的认为他是如此凶残暴虐之人,又何必大费心机引他回归正道呢?”睿见和尚反问道。
乐清平心下终是恍然,叹道:“多谢法师点化!倘若他真非池中之物,早晚化龙而去,但愿他能守住心中一点善念,不要为了一人的宏图霸业,荼毒天下的无辜生民!”
刘皓南听到此处,知道这二人的每一句话都是说给自己听的,他正因破阵之事心中愤懑,对来自敌方的这番说教自然不怎么受用,不屑地再次冷哼一声,纵身跃下金刚塔,进入了浓密的松林之中。
待乐清平返回金刚塔,见到面前的情景便知究里,望着塔顶的刘皓南沉声道:“小子,你虽然冲破了穴道的禁制,却别想轻易离开这青松顶!”
“区区障眼阵法,有何足道?待我破阵出去,定要将此处踏为平地!”刘皓南言语间毫不示弱,他从不是暴躁易怒之人,却总是忍不住要与乐清平这自以为是的迂腐书生斗气拌嘴。
乐清平知道他只是逞强,不再动怒还击,迈步走进金刚塔中,带着歉意问道:“让法师受惊了,方才那人对你可有不敬之举?”
睿见和尚停止了念诵经文,神色平静如常,摇头笑了笑道:“那位施主明明有机会从背后偷袭,将我制住,却没有动手,足见他是胸怀磊落之人。”言语间对刘皓南颇有赞赏之意。
乐清平闻言心中宽慰,暗忖自己确是没有看错人,刘皓南虽然出身不佳,误入歧途,但心地良善,胸怀侠义,今后或有机会引导他改过迁善……
倘若刘皓南知道乐清平心里的念头,定会不屑一顾,他乃是堂堂北汉皇孙,胸怀复国壮志,何来“出身不佳、误入歧途”之说?乐清平站在中原王朝的角度,以正统自居,便将旁人视作旁门左道,实有坐井观天、夜郎自大之嫌。
世上总有这样一种人,喜欢把自己的所作所为视作绝对正确,站在道德的高点去谴责与自己相悖之人,并自以为天经地义、理所当然。
乐清平便是这样的人,所幸他虽然固执,却不霸道,并不强求他人的所思所想所为都与自己保持一致,有时甚至会对自己所持的信念生出一丝怀疑。
对于如何实现自己立身处世的价值,实现儒家修身济世的理想,乐清平想要寻求一个更加接近真相的答案,这也是他来拜望睿见和尚的重要原因之一。
两人在佛堂上相对而坐,四目对视,乐清平一如既往地满面肃然,睿见始终面带微笑,目光清净平和。
至于塔顶的刘皓南,似乎早已被二人遗忘,又或者,他们是有意让刘皓南在旁聆听。
“乐施主,你心中有何疑惑,现在可以发问了。”睿见和尚平静言道。
乐清平沉默片刻,斟酌着词句缓缓说道:“十年前法师曾对我说过:儒释道宗,其旨本融。儒释二教的教义虽有不同,却都是以善为本。佛家以慈悲济世,看重个人的修行,以善举感化世人;儒家倡行三纲五常,劝教众生做忠恕之人,仁义之事。是故儒释之道心同迹异、互为表里。我深以为然,与法师畅谈儒学佛法,多受教益!我原是江湖草莽,不识大局,不知善恶,因受赵普赵太傅点化,才出仕为官,十余年来恭行儒道,修身克己,卫道除魔,自以为不负胸中所学,此生可以无憾!可世上如我当年一般懵懂莽撞之人何其之多,我欲引导他们摒弃恶念,重归正途,既然儒释之道相通,法师可有教化的秘法传授与我?”
刘皓南听得分明,知道乐清平所言之懵懂莽撞之人,多半指的便是自己,心下自是不以为然,冷哼了一声。
睿见和尚听完乐清平之言,摇头道:“乐施主错了!世人无善恶之别,世事无是非之判,所谓善恶是非,不过是你站在自己的立场做出的狭隘判断,未必便是对的。佛家不分善恶,不问是非,所谓行善止恶,只是对自身品行的要求,并不对旁人的作为妄加评断,否则便是‘着相’了。”
乐清平闻言不解,脱口道:“世间的人和事怎会没有善恶是非之别?不怀私欲、悲悯济世即为善,图谋私利、祸害无辜即为恶,儒道弟子若不能辨明是非,去恶扬善,如何能做到兼济天下?”
睿见和尚耐心解释道:“乐施主又错了,佛家不问是非善恶,是因佛祖视众生平等,万物皆善。佛祖舍身饲鹰救兔,盖因鹰吃兔是为活命,兔避鹰也是为活命,二者哪有对错之别,善恶之辨?”
乐清平闻言一震,思索着道:“法师之言,我似乎明白了一些……法师是说,那人的立场与我敌对,与大宋朝廷敌对,但并不等于他便是ji邪之人,是吗?”
“世间之事,多是如此。若你在心中先摒弃善恶之念,他便不是所谓的恶人,自然也不需要你的教化引导。”睿见和尚说道。
“可是,若是他的所作所为危及大宋朝廷,祸害到无辜百姓,我也要任其为之么?”乐清平想到刘皓南的身份,以及他对宋廷的威胁,还是心怀隐忧。
“乐施主若真的认为他是如此凶残暴虐之人,又何必大费心机引他回归正道呢?”睿见和尚反问道。
乐清平心下终是恍然,叹道:“多谢法师点化!倘若他真非池中之物,早晚化龙而去,但愿他能守住心中一点善念,不要为了一人的宏图霸业,荼毒天下的无辜生民!”
刘皓南听到此处,知道这二人的每一句话都是说给自己听的,他正因破阵之事心中愤懑,对来自敌方的这番说教自然不怎么受用,不屑地再次冷哼一声,纵身跃下金刚塔,进入了浓密的松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