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修道
《他有一剑》作者:剑仙魏晋 2019-12-02 04:51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
余真意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出去,现在有些慌张了。这炼狱洞天中,居然如此神奇,真的是让他大开眼界。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外面的世界真是精彩。
历史是客观事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研究历史必须严谨客观中立,不偏向任何种族,文化,党派,制度。在史实里分辨对错,真假,黑白,优劣。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新的制度取代旧的制度,不断推陈出新,追求真理,用真理来推翻已知的真理。
百万年来人类文明历史,兴衰更替,发生过无数次政权更迭,却至始至终被三个难题困扰。
一是饥饿,生存权;二是贫穷,发展权;三是战乱,生命健康权,也是和平与稳定。在这浩瀚历史长河中,没有任何办法能解决它们,也没有任何一个民族,甚至任何一个伟大国度能根治他们,这些是附在人类身上如影随形的恶魔。被饥饿,贫穷,战乱困扰的人类,无时不刻都在等待着天选国度,天选之子的到来,这种绝望凝聚着人类最后的希望。
俗话说:命生入骨,钢刀削不掉。唯有修道办道才能转运改命,此事千真万确。老母能生天地人万物而无所不能,天命的无上威神力,只要我们肯相信就有福了。
修道的人、学佛法的人,就要认真去做去。积功,就是本来没有,那么一点一点地把功德积攒成了;累德,要多做这个德行的事情;培功绩,栽培你的功劳、成绩。可是,你做是做;又不要有一种贪心,贪功。
贪功就容易造罪业,容易做得善恶夹杂。你贪功就要和人家争;和人家一争,这里头就有错因果的地方;你有错因果的地方,那对于修道就不相应。
所以修道的人,切记不要错因果!这个因果丝毫都不可以错的,不可以马马虎虎的,不可以随随便便的!
就算一张纸道场的一张纸,也要认真地保护它。不要随随便便把它糟蹋了、浪费了!道场的物质是要爱护,自己的呢?自己的也应该爱护。你爱护物质,也就是做功德;你浪费物质,也就是造罪业。不论是在家里、是在道场,都是这样的。
修道作为每天的日常行为,每时每刻都在调整和监视着我们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不使之发生偏颇。这是身心健康长寿的基本保证。
道教的修炼一是要修炼性功,这在《清静经》中有明确指导说明,要遣欲静心明神,去除六欲三毒,炼的是心、身、物的协调关系,不能生妄心,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精神层次,要远离物欲,远离享受,不能贪图享乐。唯有清静方能渐入真道,才能得道。
同时还要修炼命功,这一点在《高上玉皇心印妙经》中有讲到,修炼精气神。精气神怎么炼?所谓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一层接一层,一步扣一步,这是时间的积累,是功夫的叠加,丝毫没有捷径可走。试想一下,整天大腹便便,脑满肚肥,时间长了会怎么样?
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拖着个病体,你成什么仙?登什么真?道教的修行人,有几个这样的?哪个不是神清气足,身形俊逸?这都是动功、内功外功炼出来的。性命双修,齐头并举方好。
在有些人看来,修道和其他宗教一样,是一种信仰。作为信仰,往往是超现实的、纯精神性的一种寄托。但是小道在修道过程中,却越来越体会到,与其说它是一种信仰,倒不如说是一种活生生的生活哲学。道是以一种辩证的宇宙观和人生观,来认知我们生活的客观世界与自我的。它不但能使人超脱,也能使人更客观、更实际的面对现实,是用来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修道的目的,是让我们过上一种充实而快乐的现实生活。
人生充满了各种困难和挫折,现实生活并不浪漫,幸福不会从天而降。要过上一种充实而快乐生活,首先必须正视现实,然后针对现实,积极寻找改善和改变的办法,而不是消极回避与逃遁。
道的人生哲学,是智慧的哲学。它顺应了事物内在的本质规律,通过巧妙的迂回方式,力求圆满的解决事物内部的矛盾冲突,建立起新的平衡。这种方式是平和的、无创的、双赢的。
大道至深至远。大而无其外,小而无其内,包罗万象,无所不能。它好比是一把万能的钥匙,一旦掌握了它,就能打开我们心中所有的症结,无往而不胜。
因此,修道可以帮助我们全方位的化解生活中的难题,清除生活中所有的障碍。这样一来,我们的命运就会发生改变。修道可以使我们一直沿着平坦的大道向前走,不误入迷途。
外在客观,是不以我们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对此,我们无法改变。日月星辰的运行,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诞生在当下这个时代,无法选择。每天,我们要面对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人和事,这也无法回避。我们改变不了外在,并不是一种不幸。不幸的是我们的心常常不能自主,被外在所左右,最后迷失了自我。
修道,能够帮助我们在纷繁的世界中找回自我,恢复自我的自主性,让外在的东西不再左右我们的心。
所以,正因为我们无法改变客观世界,我们才要改变我们自身。内心改变了,我们看客观的角度就改变了。我们能够感知到客观世界的存在,是因为它进入了我们的主观世界,留下了影像。戴着灰色眼镜看世界,世界就是灰色的。境由心生,境随心转。
有些人以为,修道就是遁入深山,去过隐士的生活。还有些人理解,道家思想就是无为,消极遁世,与世无争,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道教思想的核心,是一种辩证思维,是在阴阳中求得平衡。无为是与无不为相伴随的。两者如形随影,密不可分,各自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其中,无为是手段,无不为才是目的。只有做到了无为,才能无所不为。没有无不为的目的,无为就没有存在的前提。所以,只有处理好阴阳的辩证关系,在无为中得到无不为,才是真正理解了道,实践了道。
道教讲天道承负,不讲逆来顺受,而讲改造。从道教文化形成那天起,修道之士就提倡人的主观能动精神,注重活在当下,通过有效的奋斗来改变命运,也就是道教常讲的“循天机而起,改天机而行,我命在我不在天”。
为了确保人们身体健康,道教有黄帝内经,发现了经络走向,五行五脏的关系,又完善了道医学和养生学,存有不少回春长寿的仙方;为了让人们体质更强壮,我们可修炼道教武术。
为了让人们居住的舒适安全,道教有风水勘舆学;为了识人辨人,道教有面相学、体相学、摸骨术;为了规划人生、趋吉避凶,道教有八字命理学、紫薇斗数、梅花易数和六壬学。
为了预测国运和社会变化,道教有太乙神数、太公预言、等;为了在战争中取胜,道教有奇门遁甲、太公六韬三略、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为了修炼长生、延长寿命,道教有内丹、外丹术、养生术等。
人人都会讲道法自然,可什么是道法自然?道教的这些成就,每天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都在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罢了。人生活在空气中,恐怕没有多少人会在意空气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道教在用自己的行动告诫人们,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我们要通过自己的智慧和付出去改变命运,我们今生能得到的回报,为什么要靠虚无缥缈的来生去实现呢?
总之,好好修道,我们就能获得身心健康,改变自我的生存状态,过上一种理想的现实生活,将命运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提升生活质量。这就是修道的意义所在。
世人多以为,欲修行必远家室,抛亲情而出家,孤身入于深山老林,方有成就也。或以为神仙都在海外仙岛,不在尘世中存身。殊不知出家与修行,并无必然之因果;红尘与方外,不过心境之不同而已。
当年重阳真人设道场于丹阳真人家中,并未言出家也;昔日长春真人道成于白云观,亦并无远离闹市也。老子、佛祖皆有子,丈夫行道在尘世。此岂是一般凡夫所能理解?
修行为解脱,又何必形影相吊而孑然一身?求道为觉悟,哪何妨尽历魔难而羁身红尘?修行不是苦修,智慧非同愚昧。
昔佛祖修行,苦修未竟,反几至丧命,后饮牛奶食饭菜而恢复体力,于菩提树下静坐七七四十九日,终成正果,乃悟真修行非是苦修行。
佛家修行追求大彻大悟,道家修行追求得道成真,儒家修行追求超凡入圣,三教圣真,何曾言过必须出家方能修行、方能成正果之语?
老子尚有家室,孔子亦有子孙。佛祖未必光头,菩萨自留长发。历代修成正果者,未必皆出家而后方成也。
《西游记》有诗云:“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前修。”后世修行者,岂可不知乎?
出家,形式也;修行,内涵也。修行人,贵实修而非留意虚名,重内涵而不执著形式。须知修持为本,而形式均末也。真心修行,在家亦是方外;无心求道,出家岂离红尘?红尘苦多,贵乎一心清静,自能超脱。须得看破俗情世理,以假炼真,苦心笃志,方能有所成就也。
昔庄子丧妻,击磬而歌;尧夫将去,含笑而别。非得道者,岂能如此洒脱乎?
修行者,修其身心性命也。有偏乃需修,心性也;有
假乃需行,身命也。然无根器者不可修,执著名利者不可修,无志气毅力者不可修,无明师者不可修,无真法者不可修,不惟红尘,出家人又有几个真能超凡入圣、得道成真?
然性命修持中,一些特殊之法、特殊之态,须远闹市而修,须放下一切执著,方能达天人合一之境。
根本修持者,须避尘世、须入山以修行,以免过多干扰,故先祖有“法财侣地缺一不可修持”之论,此固与出家无必然因果,然则亦须另当别论也。
修行嘛,无外乎四个字,财侣法地。
“财”者,有内财与外财两种意义:外财是指修仙所需用的一切开销,内财是指修仙者自身所具备的资本。
修仙所需用的资金,一般有几种作用:一者,因为修仙者正式入室用工,便不能再将精力过多地耗散于社会事务之中,首先要安置好家室,让家人之衣食有所依靠,方能安心于自身的修养事业。
二者,自身在正式修炼时,即不能从事于谋利之事,自己的一切生活费用,要预先准备好,以免对饮食起居萦萦于心。
三者,还要准备一定的云游访道之资,因为住在一个地方时间长了,必生厌烦之心,故需要换个环境,以开阔心胸,并可寻访道友以验证所得;四者,尚需准备三五道友之生活费用,以便自己能专心用功,其他事务可由道友等代为处理。
古云:“未闻道,难者在法;已闻道,难者在财。”
以上所言,仅是修仙者理想中之事,能否如其所愿,颇不易言。故陈撄宁先生云:“理财家当以开源为第一义,节流为第二义。既能开源又能节流更好;能开源而不能节流,亦无妨。
不能开源仅能节流,虽可获益,颇嫌微末;既不能开源,又不能节流,只有坐以待毙。此中消息盈虚,大堪研究。”由此可知,徒有一定数目之资金,虽多,亦有坐吃山空之患;最好是有活的源头,虽少,然源源不断,则不足为虑。更须知节约慎用,尽量避免无谓的浪费。此皆指外财者言。
即修仙者所必备之内财也。有此一点生机,虽八十尚可还丹,百二十岁犹可还;若无此生机,必用法返还此生机,否则只好有求于他生后矣。学者当注意及之。
又有以为,财者乃购置鼎器之资,此说非“财”之本义。修仙学道,是大英雄之事业,不仅仅是靠外财可以成就。世有只着眼于外资而疏忽于内财者,鲜有成功之可能。
侣”者,即修炼者正式用工时需要的志同道合之道友。
今人谈及“侣”之一字,多以为是指鼎器而言,此说不合“侣”之本义。不分男女,志同道合即可。
修炼者所以需要志同道合之道友者,有几种理由:一者,修炼者既人室用工,则饮食起居不能事事都由自己动手,故需要一二道友,从事杂役之事,代修炼者打理。
二者,修炼者在正式用功中,身体中出现的各种景况,以及某些景况应对的方法、实修工夫中遇到的一些不明情况等,除了修炼者本身去查阅典籍外,尚需三五道友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方不误事。
三者,《孙不二女工内丹次第诗面壁第十二》云,“万事皆云毕,凝然坐小龛”,陈撄宁先生注云“普通办法,即于山林清静之处,结茅屋数椽,以备同道栖止。
然后,用木做一小龛,其中仅容一人座位,垫子宜软厚,前开一门,余三面须透空气而不进风,最好用竹丝编帘遮蔽,如轿上所用者。人坐其中,不计日月,直至阳神出壳,始庆功成。唯昼夜须有人守护,谨防意外危险。
”此即“三人同志谨防危”之谓也。丹经常言“须用同心三个人”、“三人一志互相扶”、“同志三人互相守”,盖亦此之谓也。所谓志同道合者,盖指道友须同心同德,以护道成道为功德,无有外心,无有歹念而已,否则于用工者将有妨害。今世多有人因“三人”、“志同道合”、“知音尘侣”等文辞,便一概谓为阴阳工夫,此乃拘于一家之言,不足为据。
又有人见石杏林语薛道光“此事非巨室外护,则易生毁滂,可直往通邑大都,以有力者图之”之语,便起寻访有大财外护之念,以为此道只要有大财力即可以成功,此亦非是。须知,“有力者”非仅指财力一项而言。
“法”者,即仙道的修炼方法,又称之为丹法。
丹法由于修炼方式的不同,一般分为内丹与外丹两个方面。外丹术是丹法最早的存在形式,在唐代以前的修炼者,多以外丹术修炼为主,明修外丹,而隐炼内丹。唐宋以降,世人畏外丹术之繁难,遂转入内丹术之修炼,而外丹术也逐渐不被修炼者所重视,故而从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余真意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出去,现在有些慌张了。这炼狱洞天中,居然如此神奇,真的是让他大开眼界。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外面的世界真是精彩。
历史是客观事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研究历史必须严谨客观中立,不偏向任何种族,文化,党派,制度。在史实里分辨对错,真假,黑白,优劣。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新的制度取代旧的制度,不断推陈出新,追求真理,用真理来推翻已知的真理。
百万年来人类文明历史,兴衰更替,发生过无数次政权更迭,却至始至终被三个难题困扰。
一是饥饿,生存权;二是贫穷,发展权;三是战乱,生命健康权,也是和平与稳定。在这浩瀚历史长河中,没有任何办法能解决它们,也没有任何一个民族,甚至任何一个伟大国度能根治他们,这些是附在人类身上如影随形的恶魔。被饥饿,贫穷,战乱困扰的人类,无时不刻都在等待着天选国度,天选之子的到来,这种绝望凝聚着人类最后的希望。
俗话说:命生入骨,钢刀削不掉。唯有修道办道才能转运改命,此事千真万确。老母能生天地人万物而无所不能,天命的无上威神力,只要我们肯相信就有福了。
修道的人、学佛法的人,就要认真去做去。积功,就是本来没有,那么一点一点地把功德积攒成了;累德,要多做这个德行的事情;培功绩,栽培你的功劳、成绩。可是,你做是做;又不要有一种贪心,贪功。
贪功就容易造罪业,容易做得善恶夹杂。你贪功就要和人家争;和人家一争,这里头就有错因果的地方;你有错因果的地方,那对于修道就不相应。
所以修道的人,切记不要错因果!这个因果丝毫都不可以错的,不可以马马虎虎的,不可以随随便便的!
就算一张纸道场的一张纸,也要认真地保护它。不要随随便便把它糟蹋了、浪费了!道场的物质是要爱护,自己的呢?自己的也应该爱护。你爱护物质,也就是做功德;你浪费物质,也就是造罪业。不论是在家里、是在道场,都是这样的。
修道作为每天的日常行为,每时每刻都在调整和监视着我们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不使之发生偏颇。这是身心健康长寿的基本保证。
道教的修炼一是要修炼性功,这在《清静经》中有明确指导说明,要遣欲静心明神,去除六欲三毒,炼的是心、身、物的协调关系,不能生妄心,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精神层次,要远离物欲,远离享受,不能贪图享乐。唯有清静方能渐入真道,才能得道。
同时还要修炼命功,这一点在《高上玉皇心印妙经》中有讲到,修炼精气神。精气神怎么炼?所谓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一层接一层,一步扣一步,这是时间的积累,是功夫的叠加,丝毫没有捷径可走。试想一下,整天大腹便便,脑满肚肥,时间长了会怎么样?
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拖着个病体,你成什么仙?登什么真?道教的修行人,有几个这样的?哪个不是神清气足,身形俊逸?这都是动功、内功外功炼出来的。性命双修,齐头并举方好。
在有些人看来,修道和其他宗教一样,是一种信仰。作为信仰,往往是超现实的、纯精神性的一种寄托。但是小道在修道过程中,却越来越体会到,与其说它是一种信仰,倒不如说是一种活生生的生活哲学。道是以一种辩证的宇宙观和人生观,来认知我们生活的客观世界与自我的。它不但能使人超脱,也能使人更客观、更实际的面对现实,是用来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修道的目的,是让我们过上一种充实而快乐的现实生活。
人生充满了各种困难和挫折,现实生活并不浪漫,幸福不会从天而降。要过上一种充实而快乐生活,首先必须正视现实,然后针对现实,积极寻找改善和改变的办法,而不是消极回避与逃遁。
道的人生哲学,是智慧的哲学。它顺应了事物内在的本质规律,通过巧妙的迂回方式,力求圆满的解决事物内部的矛盾冲突,建立起新的平衡。这种方式是平和的、无创的、双赢的。
大道至深至远。大而无其外,小而无其内,包罗万象,无所不能。它好比是一把万能的钥匙,一旦掌握了它,就能打开我们心中所有的症结,无往而不胜。
因此,修道可以帮助我们全方位的化解生活中的难题,清除生活中所有的障碍。这样一来,我们的命运就会发生改变。修道可以使我们一直沿着平坦的大道向前走,不误入迷途。
外在客观,是不以我们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对此,我们无法改变。日月星辰的运行,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诞生在当下这个时代,无法选择。每天,我们要面对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人和事,这也无法回避。我们改变不了外在,并不是一种不幸。不幸的是我们的心常常不能自主,被外在所左右,最后迷失了自我。
修道,能够帮助我们在纷繁的世界中找回自我,恢复自我的自主性,让外在的东西不再左右我们的心。
所以,正因为我们无法改变客观世界,我们才要改变我们自身。内心改变了,我们看客观的角度就改变了。我们能够感知到客观世界的存在,是因为它进入了我们的主观世界,留下了影像。戴着灰色眼镜看世界,世界就是灰色的。境由心生,境随心转。
有些人以为,修道就是遁入深山,去过隐士的生活。还有些人理解,道家思想就是无为,消极遁世,与世无争,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道教思想的核心,是一种辩证思维,是在阴阳中求得平衡。无为是与无不为相伴随的。两者如形随影,密不可分,各自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其中,无为是手段,无不为才是目的。只有做到了无为,才能无所不为。没有无不为的目的,无为就没有存在的前提。所以,只有处理好阴阳的辩证关系,在无为中得到无不为,才是真正理解了道,实践了道。
道教讲天道承负,不讲逆来顺受,而讲改造。从道教文化形成那天起,修道之士就提倡人的主观能动精神,注重活在当下,通过有效的奋斗来改变命运,也就是道教常讲的“循天机而起,改天机而行,我命在我不在天”。
为了确保人们身体健康,道教有黄帝内经,发现了经络走向,五行五脏的关系,又完善了道医学和养生学,存有不少回春长寿的仙方;为了让人们体质更强壮,我们可修炼道教武术。
为了让人们居住的舒适安全,道教有风水勘舆学;为了识人辨人,道教有面相学、体相学、摸骨术;为了规划人生、趋吉避凶,道教有八字命理学、紫薇斗数、梅花易数和六壬学。
为了预测国运和社会变化,道教有太乙神数、太公预言、等;为了在战争中取胜,道教有奇门遁甲、太公六韬三略、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为了修炼长生、延长寿命,道教有内丹、外丹术、养生术等。
人人都会讲道法自然,可什么是道法自然?道教的这些成就,每天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都在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罢了。人生活在空气中,恐怕没有多少人会在意空气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道教在用自己的行动告诫人们,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我们要通过自己的智慧和付出去改变命运,我们今生能得到的回报,为什么要靠虚无缥缈的来生去实现呢?
总之,好好修道,我们就能获得身心健康,改变自我的生存状态,过上一种理想的现实生活,将命运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提升生活质量。这就是修道的意义所在。
世人多以为,欲修行必远家室,抛亲情而出家,孤身入于深山老林,方有成就也。或以为神仙都在海外仙岛,不在尘世中存身。殊不知出家与修行,并无必然之因果;红尘与方外,不过心境之不同而已。
当年重阳真人设道场于丹阳真人家中,并未言出家也;昔日长春真人道成于白云观,亦并无远离闹市也。老子、佛祖皆有子,丈夫行道在尘世。此岂是一般凡夫所能理解?
修行为解脱,又何必形影相吊而孑然一身?求道为觉悟,哪何妨尽历魔难而羁身红尘?修行不是苦修,智慧非同愚昧。
昔佛祖修行,苦修未竟,反几至丧命,后饮牛奶食饭菜而恢复体力,于菩提树下静坐七七四十九日,终成正果,乃悟真修行非是苦修行。
佛家修行追求大彻大悟,道家修行追求得道成真,儒家修行追求超凡入圣,三教圣真,何曾言过必须出家方能修行、方能成正果之语?
老子尚有家室,孔子亦有子孙。佛祖未必光头,菩萨自留长发。历代修成正果者,未必皆出家而后方成也。
《西游记》有诗云:“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前修。”后世修行者,岂可不知乎?
出家,形式也;修行,内涵也。修行人,贵实修而非留意虚名,重内涵而不执著形式。须知修持为本,而形式均末也。真心修行,在家亦是方外;无心求道,出家岂离红尘?红尘苦多,贵乎一心清静,自能超脱。须得看破俗情世理,以假炼真,苦心笃志,方能有所成就也。
昔庄子丧妻,击磬而歌;尧夫将去,含笑而别。非得道者,岂能如此洒脱乎?
修行者,修其身心性命也。有偏乃需修,心性也;有
假乃需行,身命也。然无根器者不可修,执著名利者不可修,无志气毅力者不可修,无明师者不可修,无真法者不可修,不惟红尘,出家人又有几个真能超凡入圣、得道成真?
然性命修持中,一些特殊之法、特殊之态,须远闹市而修,须放下一切执著,方能达天人合一之境。
根本修持者,须避尘世、须入山以修行,以免过多干扰,故先祖有“法财侣地缺一不可修持”之论,此固与出家无必然因果,然则亦须另当别论也。
修行嘛,无外乎四个字,财侣法地。
“财”者,有内财与外财两种意义:外财是指修仙所需用的一切开销,内财是指修仙者自身所具备的资本。
修仙所需用的资金,一般有几种作用:一者,因为修仙者正式入室用工,便不能再将精力过多地耗散于社会事务之中,首先要安置好家室,让家人之衣食有所依靠,方能安心于自身的修养事业。
二者,自身在正式修炼时,即不能从事于谋利之事,自己的一切生活费用,要预先准备好,以免对饮食起居萦萦于心。
三者,还要准备一定的云游访道之资,因为住在一个地方时间长了,必生厌烦之心,故需要换个环境,以开阔心胸,并可寻访道友以验证所得;四者,尚需准备三五道友之生活费用,以便自己能专心用功,其他事务可由道友等代为处理。
古云:“未闻道,难者在法;已闻道,难者在财。”
以上所言,仅是修仙者理想中之事,能否如其所愿,颇不易言。故陈撄宁先生云:“理财家当以开源为第一义,节流为第二义。既能开源又能节流更好;能开源而不能节流,亦无妨。
不能开源仅能节流,虽可获益,颇嫌微末;既不能开源,又不能节流,只有坐以待毙。此中消息盈虚,大堪研究。”由此可知,徒有一定数目之资金,虽多,亦有坐吃山空之患;最好是有活的源头,虽少,然源源不断,则不足为虑。更须知节约慎用,尽量避免无谓的浪费。此皆指外财者言。
即修仙者所必备之内财也。有此一点生机,虽八十尚可还丹,百二十岁犹可还;若无此生机,必用法返还此生机,否则只好有求于他生后矣。学者当注意及之。
又有以为,财者乃购置鼎器之资,此说非“财”之本义。修仙学道,是大英雄之事业,不仅仅是靠外财可以成就。世有只着眼于外资而疏忽于内财者,鲜有成功之可能。
侣”者,即修炼者正式用工时需要的志同道合之道友。
今人谈及“侣”之一字,多以为是指鼎器而言,此说不合“侣”之本义。不分男女,志同道合即可。
修炼者所以需要志同道合之道友者,有几种理由:一者,修炼者既人室用工,则饮食起居不能事事都由自己动手,故需要一二道友,从事杂役之事,代修炼者打理。
二者,修炼者在正式用功中,身体中出现的各种景况,以及某些景况应对的方法、实修工夫中遇到的一些不明情况等,除了修炼者本身去查阅典籍外,尚需三五道友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方不误事。
三者,《孙不二女工内丹次第诗面壁第十二》云,“万事皆云毕,凝然坐小龛”,陈撄宁先生注云“普通办法,即于山林清静之处,结茅屋数椽,以备同道栖止。
然后,用木做一小龛,其中仅容一人座位,垫子宜软厚,前开一门,余三面须透空气而不进风,最好用竹丝编帘遮蔽,如轿上所用者。人坐其中,不计日月,直至阳神出壳,始庆功成。唯昼夜须有人守护,谨防意外危险。
”此即“三人同志谨防危”之谓也。丹经常言“须用同心三个人”、“三人一志互相扶”、“同志三人互相守”,盖亦此之谓也。所谓志同道合者,盖指道友须同心同德,以护道成道为功德,无有外心,无有歹念而已,否则于用工者将有妨害。今世多有人因“三人”、“志同道合”、“知音尘侣”等文辞,便一概谓为阴阳工夫,此乃拘于一家之言,不足为据。
又有人见石杏林语薛道光“此事非巨室外护,则易生毁滂,可直往通邑大都,以有力者图之”之语,便起寻访有大财外护之念,以为此道只要有大财力即可以成功,此亦非是。须知,“有力者”非仅指财力一项而言。
“法”者,即仙道的修炼方法,又称之为丹法。
丹法由于修炼方式的不同,一般分为内丹与外丹两个方面。外丹术是丹法最早的存在形式,在唐代以前的修炼者,多以外丹术修炼为主,明修外丹,而隐炼内丹。唐宋以降,世人畏外丹术之繁难,遂转入内丹术之修炼,而外丹术也逐渐不被修炼者所重视,故而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