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章 汽车金融的发展趋势(《梦想充电站》求收藏)
《无人驾驶帝国》作者:无人车来也 2020-03-13 09:59
无人车来也的短篇新书《梦想充电站》,为汽车梦充电!求收藏!求推荐!!
——————————
国家集训队集中培训的最后一天,水木大学附中的陈老师给大家上课。
陈老师讲授的题目是——《汽车金融的发展趋势》。
陈老师说:
“随着我国加入过渡期的结束,汽车金融领域已向外资开放。
这给我国的汽车金融服务业带来了巨大挑战和机遇。
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已跃居世界首位,2010年前10个月产销量分别达到1308万辆和131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6.1%和36%,继续领跑全球。
作为汽车制造业产业链中利润率最高的一环,汽车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如何?如何促进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国汽车金融刚刚起步。
请问铜须门,什么是汽车金融服务业啊?”
这时,来自金陵的陈同学举手回答道:
“所谓汽车金融服务业,是依托并促进汽车业发展的金融产业。
广义的汽车金融服务不仅覆盖了汽车售前、售中和售后的全过程,而且延伸到汽车消费及相关领域。
回答完毕!”
陈老师微微点点头,道:
“嗯!
回答正确!
自1998年我国商业银行首次开办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以来,汽车金融业务在我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汽车信贷的贷款额迅速增长。
但从相对比例上看,汽车消费信贷的市场潜力还远远没有得到开发。
我国目前通过贷款销售出去的汽车占新车销售总额的比例不足,与国外的相差很远,贷款规模远不能满足需要。
而在米国,以贷款方式销售汽车的比例达到了一,在德国,这一数字为,即使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印度,这一数字也达到了80%一85%。
可以说,我国的汽车金融服务业发展不尽如人意之处还很多。
一是主体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汽车信贷服务主体包括国有商业银行、汽车生产企业的财务公司,其中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
而在国外,汽车信贷服务以汽车生产企业的财务公司或租赁公司为主。
商业银行无法满足汽车信贷服务的规模化和专业化要求,在汽车金融服务方面存在很大的劣势。
二是信用管理与风险控制不完善。
这主要体现在汽车信贷中资信评估制度不健全和担保机制不完善两方面。
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和资信状况难以及时准确掌握,不利于对消费信贷风险的监控。
而虽然汽车贷款的担保抵押在名义上有房产抵押、票据质押和第三者保证等方式,但相关法规制度不配套,适用范围也十分有限。
三是产品结构单一。
这一点,哪个同学回答一下?”
这时,一个津天市的绥同学举手答道:
“目前汽车信贷发放的对象,以汽车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等法人为主,即以融资性信贷为主,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消费信贷比例较小。
国外广泛开展的经销商库存融资、用户分期付款没有得到推广。
回答完毕!”
陈老师点头道:
“嗯!
回答正确!
我国的汽车金融服务业发展不尽如人意之处第四点:汽车消费信贷观念尚未广泛普及。
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在我国仅开展了6年,尚未为广大的消费者充分认识和接受。
而我国的国情也决定了,消费信贷在中国的普及尚需时日。
五是法规制度不完善。
我国没有支撑汽车信贷消费的健全的法律框架系统及监管措施,政策上还有禁区。
总的说来,目前我国的汽车金融的服务水平较低,风险较高,离期望值很遥远。”
说到这里,陈老师稍作停顿,扫视了一圈教室里,发现大家都在认真听讲。
陈老师接着说:
“汽车信贷模式上,也存在缺憾。
在我国,汽车金融服务集中体现在消费信贷上。
据了解,目前在我国的汽车消费信贷中,商业银行的放款规模占整个市场的95%以上,处于绝对的主导;
而汽车集团财务公司的业务量则是微乎其微,2002年财务公司的贷款余额仅为2100万元。
因此,欲分析我国金融的发展状况,应从分析汽车信贷开始,而要分析汽车信贷,应主要从银行着手。
请哪位同学从银行的角度分析一下?”
这时,来自沪上的李同学举手答道:
“从银行的角度来看,目前国内汽车消费信贷主要有三种运作模式:间客式、直客式和汽车集团主导式。
‘间客式’将经销商、银行和保险公司三方联系到一起,共同承担贷款风险,极大地降低了风险系数,并且简化了贷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国家集训队集中培训的最后一天,水木大学附中的陈老师给大家上课。
陈老师讲授的题目是——《汽车金融的发展趋势》。
陈老师说:
“随着我国加入过渡期的结束,汽车金融领域已向外资开放。
这给我国的汽车金融服务业带来了巨大挑战和机遇。
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已跃居世界首位,2010年前10个月产销量分别达到1308万辆和131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6.1%和36%,继续领跑全球。
作为汽车制造业产业链中利润率最高的一环,汽车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如何?如何促进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国汽车金融刚刚起步。
请问铜须门,什么是汽车金融服务业啊?”
这时,来自金陵的陈同学举手回答道:
“所谓汽车金融服务业,是依托并促进汽车业发展的金融产业。
广义的汽车金融服务不仅覆盖了汽车售前、售中和售后的全过程,而且延伸到汽车消费及相关领域。
回答完毕!”
陈老师微微点点头,道:
“嗯!
回答正确!
自1998年我国商业银行首次开办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以来,汽车金融业务在我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汽车信贷的贷款额迅速增长。
但从相对比例上看,汽车消费信贷的市场潜力还远远没有得到开发。
我国目前通过贷款销售出去的汽车占新车销售总额的比例不足,与国外的相差很远,贷款规模远不能满足需要。
而在米国,以贷款方式销售汽车的比例达到了一,在德国,这一数字为,即使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印度,这一数字也达到了80%一85%。
可以说,我国的汽车金融服务业发展不尽如人意之处还很多。
一是主体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汽车信贷服务主体包括国有商业银行、汽车生产企业的财务公司,其中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
而在国外,汽车信贷服务以汽车生产企业的财务公司或租赁公司为主。
商业银行无法满足汽车信贷服务的规模化和专业化要求,在汽车金融服务方面存在很大的劣势。
二是信用管理与风险控制不完善。
这主要体现在汽车信贷中资信评估制度不健全和担保机制不完善两方面。
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和资信状况难以及时准确掌握,不利于对消费信贷风险的监控。
而虽然汽车贷款的担保抵押在名义上有房产抵押、票据质押和第三者保证等方式,但相关法规制度不配套,适用范围也十分有限。
三是产品结构单一。
这一点,哪个同学回答一下?”
这时,一个津天市的绥同学举手答道:
“目前汽车信贷发放的对象,以汽车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等法人为主,即以融资性信贷为主,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消费信贷比例较小。
国外广泛开展的经销商库存融资、用户分期付款没有得到推广。
回答完毕!”
陈老师点头道:
“嗯!
回答正确!
我国的汽车金融服务业发展不尽如人意之处第四点:汽车消费信贷观念尚未广泛普及。
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在我国仅开展了6年,尚未为广大的消费者充分认识和接受。
而我国的国情也决定了,消费信贷在中国的普及尚需时日。
五是法规制度不完善。
我国没有支撑汽车信贷消费的健全的法律框架系统及监管措施,政策上还有禁区。
总的说来,目前我国的汽车金融的服务水平较低,风险较高,离期望值很遥远。”
说到这里,陈老师稍作停顿,扫视了一圈教室里,发现大家都在认真听讲。
陈老师接着说:
“汽车信贷模式上,也存在缺憾。
在我国,汽车金融服务集中体现在消费信贷上。
据了解,目前在我国的汽车消费信贷中,商业银行的放款规模占整个市场的95%以上,处于绝对的主导;
而汽车集团财务公司的业务量则是微乎其微,2002年财务公司的贷款余额仅为2100万元。
因此,欲分析我国金融的发展状况,应从分析汽车信贷开始,而要分析汽车信贷,应主要从银行着手。
请哪位同学从银行的角度分析一下?”
这时,来自沪上的李同学举手答道:
“从银行的角度来看,目前国内汽车消费信贷主要有三种运作模式:间客式、直客式和汽车集团主导式。
‘间客式’将经销商、银行和保险公司三方联系到一起,共同承担贷款风险,极大地降低了风险系数,并且简化了贷款